资深投资者都知道一个顺口溜,“帅不过三秒,牛不过三年。”简单说,就是在A股市场,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都很难持续三年保持盈利,这显然是对投资周期的一种朴素理解。问题在于,公募基金业绩在2019年、2020年整体表现优异,那么2021年能否延续这种强势呢?
基金牛市
很多投资者都注意到,这两年A股呈现出“炒股不如买基”的现象。
统计显示,2019年偏股型基金(包含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与灵活配置型)的收益率中位数为35%。距离2020年结束还有两周时间,研究机构预计,今年偏股型基金的收益率中位数也应该在35%左右。
如果我们将时间拉长,在过去10年中,偏股型基金收益率中位数排名前两位的,正是2019年和2020年。也就是说,过去两年是公募基金在过去10年里业绩最好的“时光”。
“2010年前,市场规模排序是公募、私募和信托。”一位资深财富顾问告诉新金融记者,但随后信托规模超过公募基金,然后私募基金规模逐渐和公募基金并驾齐驱,“这一趋势从2019年已经逐步扭转。”
比如,2019年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总规模都在14万亿左右,但公募基金年内增长1.8万亿,而私募基金增长为2000亿左右,增长速度明显拉开了差距;另据统计显示,2020年公募基金总规模已经突破了18万亿,而国内信托总规模则已经连续两年下降。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角度看,有影子银行诸多特征的信托行业,近两年一直是监管的重点目标;另一方面,“房住不炒”政策的严格执行,使得权益类资产配置日益受到投资者关注,公募基金因此成为关注焦点。
可以肯定的是,2020年的投资赢家中必定有公募基金“一席之地”。从发行规模上,“爆款基金”(单款基金销售额百亿元)不断涌现,新基金募资总额接近3万亿;从业绩上,几百款公募基金明显跑赢市场(沪深300指数),甚至出现几只收益率翻倍的“牛基”。
三年之期
稍微资深一点的投资者都听过一句话,“一年三倍易,三年一倍难。”这其实是对股票价格和企业盈利之间的朴素理解。
有人将股价和企业盈利形容为宠物狗和主人的关系。股价波动是宠物狗,企业盈利则是主人。当宠物狗远远跑到主人前面(即股价远远超过企业盈利),就是牛市;当宠物狗落后于主人(就是股价尚未反映企业盈利),就是熊市。
对年轻的A股来说,它就像一只精力旺盛的宠物狗,主要的特征就是股价波动大,当然这也是A股市场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
对此,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洪灏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2019年和2020年是基金经理的大年,这是过去十年以来的首次。虽然这两年基金经理的成绩优秀,但是这个历史性的异象也增加了明年获得超额回报的难度和市场回报均值回归的概率。”
数据上对洪灏的判断也有支撑。近三年来,公募基金主动权益类产品的平均收益率还能勉强保持为正数,但如果将时间拉长至五年,公募权益类基金就不能实现连续三年平均收益率为正了。
新金融记者也曾想统计近十年的公募基金收益率,但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不要说收益率,全市场内一位基金经理管理一只主动型基金超过十年的,也就10来个。”
市场之变
预判2021年公募基金能否延续强势,需要首先厘清为什么近两年公募基金表现强势。
“基金公司踩准了赛道是主要原因。”一位基金经理认为,从2018年开始基金就布局了一些主题,比如大科技(芯片、新能源等)和大消费(酿酒、食品等),“从实际情况看,这些主题持续了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仅有概念,而且还有实实在在的业绩支撑。”
2020年还有一个“赛道”是很多机构没有预计到的,这就是大医药。由于疫情的影响,基金对医药行业的挖掘,历经了从器械物资(防护装备、测温仪)、诊疗设备(呼吸机)到基因工程(疫苗)的多次转换,甚至成为今年投资的一条主线。
面对2020年,很多机构都认为大科技、大消费和大医疗,依然会是市场走势的“主线”,已经在上述赛道抢占有利位置的公募基金没有理由不更进一步。与此同时,随着部分国家开始接种疫苗,明年全球可能逐步走出疫情的影响,迎来经济的温和反弹,加上国内“十四五”规划推进落地,公募基金依然大有可为。
但也有研究机构认为,过去两年公募基金的强势表现,是得益于A股市场估值结构的变化。
经济学家李迅雷在其《公募基金超高业绩能否持续》一文中认为:“A股市场是从2017年之后,估值结构发生改变,过去被炒高的绩差股组合的估值水平在不断回落。”
根据李迅雷的研究,按自由流通市值口径(不含当年新股),前20%的公司(每季末动态调整)的合计市值占比,自2017年以来趋势性抬升,目前达到近75%。与此对应的是,流通市值排名后50%的公司,合计市值占比从2017年初的接近20%回落到目前的不到10%,交易额占比则从30%多回落到不到15%。
简单来说,就是当前的A股市场越来越向头部个股倾斜,即市场主导力量逐渐变为机构投资者。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上证指数始终难以逾越3500点,但上证50指数却创出了2015年以来的高点。
如果认可这个逻辑,那么公募基金在2021年的走势极有可能呈现出分化的走势。一方面,行业头部公司盈利优势不断扩大,机构持股会越来越集中;另一方面,行业间分化加剧,而分化的原因并不是看股价上涨,而是看企业盈利能否跟上估值,否则就容易产生泡沫。
正如持有三年不一定是价值投资,当天买卖赚差价也不一定就是投机。对投资者来说,在A股逐渐国际化的进程中,估值体系一定会更加合理。因此,在2021年适当降低对公募基金的盈利预期,或许会让你的投资更加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