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宋维东
日前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综合运用峰谷电价、新能源汽车充电优惠等政策,实现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能量的高效互动,降低新能源汽车用电成本。
业内人士表示,降低新能源汽车使用成本,可以提升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随着新能源汽车电耗指标降低,轻量化、热管理系统等细分领域将受益。
政策大力支持
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时,日常充电是否便利、用电成本高低等都是考量的重点问题。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对降低新能源汽车用电成本做出了明确部署。规划指出,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
规划明确,要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融合发展。一方面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V2G)能量互动。加强高循环寿命动力电池技术攻关,推动小功率直流化技术应用;鼓励地方开展V2G示范应用,统筹新能源汽车充放电、电力调度需求,综合运用峰谷电价、新能源汽车充电优惠等政策,实现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能量高效互动,降低新能源汽车用电成本,提高电网调峰调频、安全应急等响应能力。
另一方面,促进新能源汽车与可再生能源高效协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与气象、可再生能源电力预测预报系统信息共享与融合,统筹新能源汽车能源利用与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协同调度,提升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鼓励“光储充放”(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充放电)多功能综合一体站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示范运行。
不少地方出台举措,降低新能源汽车用电成本,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煤炭大省山西着力聚焦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实施优势转换战略,把煤炭优势转换为电力优势,把电力优势转换成电价优势,集聚先进生产要素,助推转型发展。
为此,山西省日前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电价机制实施方案》,坚持市场方向、政府引导、统筹有序的原则,通过创新电力交易机制,对用电电压等级110千伏及以上的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用户,实现终端电价0.3元/千瓦时的目标。这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就包括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
市场前景广阔
新能源车与电网实时互动是近年来热门的技术方向。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电动汽车与电网之间双向流动。大量的电动汽车可以作为电网与可再生能源之间的缓冲,起到电力动态平衡蓄水池的作用。具体看,在电力低成本、非用电高峰时段,电动汽车利用电网充电;在用电高峰时期,电动汽车可将电力返销给电网。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近日表示,每一辆新能源汽车都是一个储能单元。我国电网建设完善,即使在一些乡村地区也基本实施了双回路保障。在一些边远地区,分布式能源非常有用。特别是在遇到一些重大、突发自然灾害时,每一辆新能源汽车都是一个应急电源。辛国斌指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对于发挥新能源汽车分布式储能优势、降低新能源汽车的用电成本、提高电网调峰调频和安全应急响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推动中还需要完善标准法规,加快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后续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加强高循环寿命动力电池、高性能双向充放电等技术的攻关,加快V2G接口、车网互动等标准体系的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开展V2G应用示范,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创新发展。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从能源角度看,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能量互动,统筹新能源汽车充放电、电力调度需求,综合运用峰谷电价、新能源汽车充电优惠等政策,实现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能量高效互动,降低新能源汽车用电成本,提高电网调峰调频、安全应急等响应能力。二次能源将成为汽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支撑,推动新能源车消费成本降低。“新能源车成为能源网络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充分利用电网的峰谷差异,推动电网平稳运行。”崔东树说。
相关领域受益
工银国际研报指出,对于降低电力消耗,轻量化和热管理系统是核心主题,轻量化技术和零部件将进入快速成长期。同时,热管理系统与电动车能耗有着直接关系。与传统燃油车明显不同,电动车的热管理系统对维持电池、能耗、车况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而电动车热管理系统的单车价值明显高于传统燃油车。
《2019—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指出,新能源热管理有望逐步重塑汽车热管理的行业格局,为自主品牌热管理企业带来全新机会。伴随新能源车产业的高速发展,相关生产企业在热交换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将不断提升。
相关专业人士表示,汽车轻量化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之一,也是汽车工业追求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在传统燃油车轻量化技术研究与发展的基础上,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可以提高动力性,有效缓解续航能力不足的问题,并能平衡轻量化材料导致的成本上升问题,带动轻量化的规模应用,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持续扩大。
万联证券指出,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不仅仅是对动力电池技术的要求,同时要求整车的轻量化技术及材质大范围应用,相关细分领域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