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乌鲁木齐1月22日电 (成超 马磊)“学校以前全靠燃煤锅炉取暖,教室不暖和,污染还大,‘清洁取暖进校园’项目不仅解决了学校取暖问题,还为我们节约了采暖费。”塔城市窝依加依劳牧场铁列克提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哈里曼·马泽山笑容满面,对前来调试电锅炉的国网新疆综合能源服务公司运维人员表示感谢。据了解,2019年5月新疆实施“清洁取暖进校园”试点活动以来,累计完成“清洁取暖进校园”项目333个。
近年来,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积极服务大气污染防治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落实自治区《加快推进电气化新疆工作方案》等文件要求,在需求侧大力推广实施电能替代,为促进社会节能减排、优化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作出了积极贡献。
“十三五”期间,国网新疆电力累计实施电能替代项目4.69万个,实现替代电量280亿千瓦时,带领各族民众用上绿色电、奔向新生活。
清洁电,聚力护航碧水蓝天
“刀闸出口有一处线头裸露,需要绝缘化处理。”2020年12月22日,国网新和县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来到新和县光明环保有限公司,为客户排查供暖用电设备安全隐患。
“之前供暖,每年燃煤800余吨,外加人工费,成本支出50多万元,厂区里到处都是煤灰;使用电锅炉后,一年下来能节省11万元左右的成本,厂区干净环保,供暖客户也很满意。”说起电锅炉,新和县光明环保有限公司负责人伊卜拉伊木·麦麦提竖起大拇指。
新和县尤鲁都斯巴格镇中心小学教师王茹如亲身体会到用上电采暖后的变化。“使用电锅炉后教室再没有忽冷忽热了,花也长得好,孩子们上学环境改善了,学习成绩也跟着提升了。”
截至十三五末,新疆电采暖面积已突破6200万平方米。
便捷电,绿色智能实惠多多
“现在新疆烤羊肉都是用电炉烤制,调整开关就能控制火候,既方便又环保。”来自重庆的游客陈浩一边品尝美味、一边环顾着怡人地美景。2020年12月12日,布尔津县喀纳斯旅游景区迎来了冬季旅游季。
如今,喀纳斯是位于全国最西北的国家5A级“全电景区”。2019-2020年,国网阿勒泰供电公司对该景区餐饮、住宿、交通、照明等领域进行清洁能源替代和智能控制改造,景区内340辆电动观光车,13艘电动游船,实现全电化出行,177个“全电厨房”为游客提供卫生舒适的用餐环境……
在哈密市南郊充电站休息区,国网哈密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队员李明威正在为车主吕女士指导使用App查看车辆充电情况。“现在通过手机App就能给电动汽车自助充电,充满一次电大概需要50元,能行驶400公里,省钱又方便。”充电完成后,吕女士表示十分满意。
“十三五”期间,新疆累计建成“全电景区”4个,供暖面积11.9万平方米;改造升级充电设施93个,建设充电站2座、换电站1座,充电桩200个,服务市民群众绿色环保出行。
增收电,乡村振兴大显身手
“4号、5号西红柿大棚温度26摄氏度,湿度、采光均正常……”乌鲁木齐膳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侯斌波正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查看“全电大棚”内蔬菜生长情况。
采用“全电大棚”后,综合管控系统、电动天窗系统、智能温控设备、LED植物补光灯等电气化设备被广泛使用,实现了一年四季不间断种植。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根据种植户个性化用电需求,综合制定“一户一策”供电方案,提高大棚生产用电能效。
据侯斌波介绍,大棚内处于实时动态控制中,天窗和电采暖系统会根据温度变化智能调节运行模式,确保农作物更好生长,每月可节省人工成本约1万余元。
在位于克州阿克陶县丝路佳苑的陶小馕产业园内,统一着装的工人们正忙着和面、揉面、擀馕饼、戳馕纹、烤制,整个场景分工有序、有条不紊。
该产业园采用750个环保电馕坑进行馕、糕点等民族特色食品的加工生产,日产量30万个,每年用电量近360万千瓦时。
据悉,陶小馕产业园是阿克陶县2020年重点扶贫项目之一,吸纳当地就业2150人,其中贫困户332人,每人平均月收入可达3000元以上。
十三五期间,全疆共建成电采暖大棚1881座,电气化仓储基地446个,电气化畜牧养殖场1003个、水产养殖场141个;完成160家特色产业园、634个扶贫车间的电气化改造。
据了解,十四五时期,国网新疆电力将加速推动“电气化新疆”建设,助力新疆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2025年达到21.8%。